11月13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原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军赴天目湖校区,就《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程》做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民航/飞行学院院长胡明华教授主持,院党委副书记李和新、贡海俊,副院长吴薇薇、司海青出席活动,民航/飞行学院近400名学子聆听了本次报告。
1949年11月,新中国陆续建立民用航空局和人民空军。自清末冯如等人开始引进与运用航空技术,到孙中山先生建立革命航空队,再到抗日战争中军功卓著的“东北老航校”,旧中国航空业筚路蓝缕的艰难起步,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迈入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原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此后,中国民航业不断克服困难的地质条件,开辟航线,开创政企一体的合作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开展外交,与国际接轨。这段艰难的创业时期,最终使中国民航业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的认可,让世界看到崛起的中国民航,崛起的中国。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为了与改革开放相适应,国家进行民航体制改革,军企分开,政企分开,更加适应市场调控机制。以北京航空食品公司为代表的外资、外贸合作推广模式,使得中国民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声誉。
1993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重新任命总局领导,压实安全责任。各领导高度重视民航安全,严加管理;同时对空管进行全面建设,以维护空中秩序稳定;在技术能力与服务质量方面也进行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中国民航业的持续、高速、安全发展。
2018年,《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发布,提出了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完成历史性跨越的建设目标。标志着民航作为战略性产业,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为时近三个小时的报告,内容翔实、脉络清晰,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的历史进程,激发了在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巩固了这批未来民航生力军的行业认同感。报告会之余,李军现场为新校区题诗一首,对新校区、新青年寄予深切厚望:“天目湖边新校园,大楼沿寓谓巡天。航程百哉同回望,再奋宏图奔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