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乔光辉教授做客御道讲坛暨天目讲堂,开展“运河与中国文化”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学生处主办,天目湖校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承办。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宇宁主持活动,2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本次讲座结合元代“截弯取直”的疏浚策略以及汪元量、文天祥等人运河纪行组诗的历时性演进的轨迹,分别从题材属性、文化属性、内容属性以及意象属性四个方面具体阐述运河纪行组诗的文化特质以及近世运河组诗的共性。重点阐述运河则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深刻影响着历代民众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并指出空间决定着民众的生存方式,在文化地理学之属性、南北文化之对话与圆融以及家国同构的意象选择等多重因素下,运河纪行组诗逐渐呈现出趋同性特征,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随之逐步发展成为其主要的文化精神内核。
在交流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积极发言,乔光辉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耐心解答,他表示运河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汇融,同时带动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吸收,更在深层次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度融合,日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南航学子,肩负着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应厚植爱国情怀、打牢专业基础、提升人文素养,在磨砺中不断锤炼自我,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本次讲座,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探源历史深度“寻根基”,融入情感温度“谋发展”,厚植文化自信,续写新时代文化传承新篇章,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及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