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丈量乡村,用知识托举明天。2025年7月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事服,行知溧阳”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溧阳市百家塘村,围绕“乡村文旅融合”与“青少年科普需求”双线发力,通过深入调研乡村发展脉络和开展“移动航空课”,以青春实践助力乡村教育与文旅发展同频共振。
(图为实践团成员抵达百家塘。通讯员夏亲偎摄)
在村委二楼会议室,百家塘村支书吴建英摊开三张规划图,用带溧阳口音的普通话介绍:“2019年我们靠这三块地翻身——70亩撂荒田改成研学田园,废弃茶厂升级成民宿,河滩露营去年营收63万。”团队成员杨馨悦注意到墙上数据: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1.4万元,其中高校合作项目占46%。“缺的不是钱,是能把孩子们留下来的课程。”吴书记对团队说,“你们南航来了,就把‘蓝天’一起带来。”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支书会谈。通讯员夏亲偎摄)
在村活动室,实践团队为百家塘村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实践科普课。主讲人张翼鹏,李冉轮流登台授课,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出伯努利原理,再编成童谣,配合手臂摆动演示,让抽象原理变得可知可感。孩子们目光紧跟讲台上的老师的手势,异常专注。
讲解结束后,志愿者分组指导孩子们制作纸飞机。步骤虽简单,孩子们却折得一丝不苟,手指在彩纸上反复压平。有孩子对机翼倾斜度拿不准时,会主动向志愿者示意求助。“这里折歪一点,飞机就会转圈哦。”志愿者蹲在课桌旁,手把手教孩子调整机翼角度。
制作完成后,孩子们与志愿者一同前往操场,随着“三!二!一!放飞!”的口令,几十架彩色纸飞机被掷向天空,有的盘旋上升,有的俯冲下落,还有的在风中旋转。
(图为航空科普演讲现场。通讯员夏亲偎摄)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举着涂色的纸飞机与团队成员合影。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双向赋能,百家塘村收获了可复制的科普课程方案,团队成员则在基层课堂积累了基层实践经验,深化了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成员纷纷表示,将继续带着航空知识走进乡村,让科学的种子在田野间生根发芽,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图为活动结束合影留念。通讯员夏亲偎摄)